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育兒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開學兩周來,一些小學新生感到有些手忙腳亂,不知如何應(yīng)對突然而至的孩子上學面臨的一些問題:“怎么才能讓孩子學好?”、“上學后,家長要注意什么問題?”昨天,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針對家長的各種問題,給出了六招“寶典”。
第一招:睡好覺,吃好飯
“孩子上學,家長首要關(guān)注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把飯吃好,把覺睡好。”張基廣說。“國內(nèi)曾有一項統(tǒng)計,小學生每天多睡一個小時,其成績可以提高4%到10%;近視眼的概率降低5%左右。”
張基廣說,除了睡覺,早餐也很重要。平時他常看到學生們端著一碗熱干面急匆匆跑進學校,到了學校三口兩口就解決問題。“這樣吃飯不是辦法,孩子不但沒有吃好,對身體還有影響。”
張基廣建議家長,每天晚上早點睡覺,早上起床后,安排充足的時間吃早餐,然后順利入校。
第二招:不培優(yōu)
張基廣說,盡管現(xiàn)在“培優(yōu)風”盛行,但他還是提醒家長:盡量不要培優(yōu)。
“現(xiàn)在很多培優(yōu)班都是揠苗助長。”張基廣說,短期看,孩子們顯得很聰明。殊不知,孩子提前學個一知半解的東西,到了該學習知識的年級,很可能因為已經(jīng)學過一遍就不愿意再學,“結(jié)果就是一個‘夾生飯’。”
第三招:養(yǎng)成好的行為習慣
在張基廣看來,小學生的學習重點并不是書本知識,而是養(yǎng)成一個良好的生活、學習習慣。“從自己系鞋帶開始,到自己吃飯,不浪費糧食,這些都是應(yīng)該教育的內(nèi)容。”
除了生活習慣,家長還應(yīng)教育孩子養(yǎng)成文明的言行。“不罵人,不打架,不闖紅燈。見人問聲好、如廁后沖廁所、這些小細節(jié)看似不是問題,但都應(yīng)該在小學階段注意。”
第四招:既要“打氣”又要“補胎”
“孩子首先需要表揚,但過度的表揚,就不對了。”張基廣說,一個從來不挨批評的孩子,長大后心理承受能力就差,遇到事情就會形成“蛋殼效應(yīng)”。
張基廣特地提醒年輕的媽媽們:不要在孩子面前嘮叨。對于孩子,批評有效果,但嘮叨一點效果都沒有。
其次,父母的意見要統(tǒng)一。否則時間一長,父母的意見在孩子心里就沒分量了。
第五招: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
“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多聽話、成績多好啊。你怎么這么不爭氣?”這是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口頭禪。
問題是,孩子和大人一樣,也有自尊。如果別人這樣拿人和你比較,你會舒服嗎?比較多了,孩子就會產(chǎn)生逆反和自卑心理。
第六招:給孩子打造好的環(huán)境
“孩子做作業(yè)總是磨蹭怎么辦?”、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?”
對于這些問題,張基廣的回答是:家長親力親為,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比如孩子做作業(yè)磨蹭,家長可以找件事情當著孩子的面努力完成,時間一長,孩子自然也會坐下來了。
孩子作業(yè),家長如何簽字?許多家長看到孩子的家庭作業(yè)后,總習慣把錯誤的地方改過來。張基廣說,“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行為。家長去改錯,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心理。”
正確的做法,家長簽字時不要管答案對錯,只管孩子做作業(yè)是否認真。
另外,如果條件允許,要盡可能帶孩子接觸大自然。“孩子天天呆在教室、家里,會憋出病來,讓他們到大自然去玩玩非常必要。”(文/記者翁曉波 通訊員徐仲書)
下一篇:老師:媽媽的態(tài)度會影響孩子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跟奧巴馬夫人學習教子方法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